平凡何处不伟大——中国作协作家董发亮为《我与锌业共成长》作序
来源: 陕西锌业有限公司    日期:2022-07-05 00:00:00    点击:3471    属于:媒体关注
(董发亮 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罗曼·罗兰说:人生所有的快乐是创造的快乐。今天,当你走进陕西锌业公司,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动。在绿色的厂区里,能感受到企业充满生机的工作氛围,抓拍到班子绘制的奋进蓝图;能感觉到企业温馨的人文环境,体会到员工快乐的创造和创造后的快乐。
海明威有句名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存的。一个企业,更是如此。陕西锌业公司的前身商洛冶炼厂,从80年代中期筹建,历经创业起步、改革奋发、励精图治、砥砺锐进,一路走来,成为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陕西锌业的一支劲旅。正如公司何学斌董事长说的:我为祖国炼“秦锌”,商山盛开幸福花。
这册《我与锌业共成长》征文集,就是幸福花圃里其中的一朵奇葩,她的芬芳,让人品到了一个企业奋进的气息,似乎听到了一个企业铿锵的步伐。
三十五年风雨兼程,陕西锌业公司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国营企业,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现代化省属国家级绿色工厂,应该说,今天的辉煌是陕西锌业全体员工辛勤付出的结果,也是陕西锌业历届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的结果。书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书写着陕西锌业人的心声。
三十五年蹉跎岁月,作为省“七五”重点建设和扶贫项目的陕西第一家锌冶炼企业,填补了陕西锌冶炼工业的空白,被誉为“秦岭深处的一颗明珠”闪烁在商山大地。征文中的每个句子,都在为这颗明珠增光添彩。
三十五年砥砺奋进,谋改革:“一把改革火,烧开四壶水”,一个面临生存危机的企业,通过改制求得新生,一举甩掉了计划经济累积的债务包袱,锌产能跃居全国锌冶炼行业前十位,成为商洛首家产值超五十亿、营业收入超百亿、利税超亿元的企业,成为中国锌冶炼十强“俱乐部”的成员。
三十五年创业发展,三步走:去瓶颈,打响蓝天保卫战;补短板,加快转型升级攻坚战;谋发展,开展二次创业持久战,“三大战役”,大刀阔斧的改革,解决了企业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是“理智型”的创业,也是“智慧型”的实干。
三十五年党建引领,凝合力:攻坚克难度困,改革引领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做优做强;立足项目支撑,实现跨越锐进;秉持质量立企,实现集中管控;落实双碳战略,践行绿色发展;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奋发合力,使企业一年一台阶,三十五年大跨越。
就在厂庆35周年典礼那天,晚霞映红丹江北岸厂区,我聆听着拥有文人气质的锌业公司崔旭东总经理创作的一首诗:青山绿水眏鹤城,蓝天白云大秦岭;花香鸟语丹江源,康养之都最风流。突然发现,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商洛人,对故土、对陕西锌业的感情,已和旭东先生差之距离了。然而就这一反差,让我一下子读懂了去年企业荣获“绿色工厂”荣誉称号时,企业员工脸上的自豪和企业领导班子脸上的荣光,特别是那天在董事长何学斌办公室,当电话那头告知他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荣誉称号时,我发现他脸庞上的兴奋和眼神间的风采是那样地美艳,那样地照人,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
作为曾在县办制药厂当过工人的自己,我是带着感情,用心拜读了曹卫军、杨辉先生送来的《我与锌业共同成长》全部文稿,并静下心,认真思考了一下这本书的人文价值、厂史价值和当代企业文化价值。从人文价值上讲,最显著的特点是“纯”。纯度就像企业熔铸的品牌“秦锌”,没有虚只有实。如《茫茫大秦岭,砥砺锌业路》,大选题、大框架,并用数据佐证,写的厚重而实在。从厂史价值上讲,最鲜明的特点是“真”。许多文章写的是亲力亲为的事,述的是自己发自心灵的真。书中《我与锌业共同成长30年》《我在锌业31年》等,记的很清,写的很真,叙的有情,让人不由自主回忆起了那个年代,那个岁月。还有《35年锌业情》,能让人勾沉起那个创业奋进岁月许许多多难忘的事,难忘的人。从企业文化价值上讲,最可人的特点是“情”。以情动人,虽然书中文本语言各有千秋,个性特色显明,但论事中有物,叙事中有人,文字间有景,赞评中有情,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情”字。
真实的情感就能传扬,真实的文字就能典藏。可以说,书稿之所以能打动我,就是“纯、真、情”三个字,就是律动在这三个字中的一种难于让人拒绝的向往。我以为,只有实实在在的抒发感情,才能记起厂情,写出真情,道出深情;才能让征文集被读者传扬,成为员工不忘初心、企业奋进前行的正能量。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不经苦难,难得王冠。陕西锌业走到今天,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5年春华秋实誉满三秦,35年初心不改铸就辉煌,时间和岁月,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计量单位和公正的裁判,给了今天的陕西锌业一个成功的满分。
因工作关系,我曾多次陪中、省、市有关领导去当年的商洛冶炼厂拍照,在熔铸炉前抓拍过沸腾的炉花,在我眼中,锌业工人不仅吸纳了熔炉最富生命力的炉花,采撷了熔炉最绚丽迷人的光芒,而且凝聚了锌业人最纯真的情怀。
记得读完书稿的那刻,月挂星空。我在想,在这些平凡质朴真切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什么?月亮告诉我,读到了一伙奋发者当年创业的身影,读到了一群锌业人创业奋斗中的酸辣苦甜,读到一个个陕锌人真切的心声和奋发拼搏的精神风采。这就足够了,但我还要说,你们今天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岁月,最有说服力;用文字叙说的心声,也更有生命力,这都将被时空传诵,将被世代锌业人典藏于心。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平淡。日出日落、春韵秋歌,欢笑与泪水、成功与失败,浑然不知地穿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顿觉自己很平凡,平凡得像一束远方的微光、一颗小草、一滴泉水、一生绿叶,但若用点滴微光去照亮别人时,你就会真切地发现,平凡的奉献和平凡的劳作原来是一回事,平凡地日子更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王文宏80年代是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往返二十里外沙河子厂区上班的,自行车早已被工厂的接送专车替代,三十多年,他经历了炼锌厂创业的艰辛,见证了企业崛起腾飞,坚信历经风浪的陕锌人步伐会更矫健,用他的话说:“不忘来路,方能走的更远。”这不忘来路,就是而今砥砺前行的不忘初心。
周玺先生是坐着三轮“蹦蹦车”从州城312国道一路蹦到沙河子厂区报到的,一干经年,从工人干到技术骨干,从改变碳酸锶骨胶加入法一号锌稳产的喜悦,到下班后结伴丹江河畔、312国道边遛遛的潇洒,他的潇洒在于,他看到了一位锌业领军人何学斌让一个停产放假的企业复生,滚雪球摸爬滚打成为中国锌业名星企业,他的潇洒也在于他就是“摸爬滚打”的干将和锌业名星企业里的一颗“星星”。从而,书中和他一样用平凡真实的笔触记叙那段刻骨铭心的工作、生活和成长历程的文字,就成了锌业人心灵的永恒。这也是我读书稿时最深的感受和收获。想想,对自己这个曾经当过工人的人,我要感谢给我这次机会的何学斌董事长,感谢让我收获感动、励我前行的众多作者朋友。
在锌业公司宣传部长曹卫军眼里,企业35年一路爬坡过坎,披荆斩棘,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党的好政策好领导,靠的是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靠的是“求实奋进、创新增效”的企业精神,靠的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企业领导班子,靠的是科技创新、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职工团队。别的不说,这次与他结缘厂庆活动,我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连身躺”精神,和肩扛公司工会主席、党办主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的担当精神,当然,我也在他的《陕锌人之歌》里强烈地感受到了他对锌业的挚爱和深情。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土生土长的商州人张晓军参与了公司改革改制及发展各个阶段的工作,他的体会是:经济落后地区处在资金、人才凹地,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资源不足,要做大做强,必须自强自立依托大公司大集团,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正如李颖姣在征文中说的:陕西锌业好像一本书,自己就是一位读者。当她走进书中并融入团队,她把自己读成了书中的人,突然发现,和她同样有情怀、热爱锌业、奋发有为的锌业人不在少数,一群一群,一车间一车间。怀着梦想十八岁进厂的锌粉车间白小朋《走过三十一年我的锌业》,字里行间,他把锌业当成了自个、溶入了生命。此时此刻,你会发现,从制液车间到硫酸车间,从电锌车间到锌粉车间,从氧化车间到渣处理车间,从机动车间到水处理车间,从中心计量室到生产运行部,从中心化验室到科技发展部,从政策法规部到供销部,从安全环保部到审计监督部,从财务部到综合办,还有工会党办宣传部,所有员工入编书中的文字,简单的真切,直白的深情,平实的可信,真诚的淳厚,读他们的文章,文不华丽却发自心声、语不惊人却感人至深。虽然他们年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车间工种不同、工作经历不同,部门分工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也是这本征文集一个最大的亮点:让人能从一篇篇质朴的文章中,读到员工们的精神风采,读到他们作为一名陕西锌业人的骄傲和自豪。
企业是船,国策是帆,决策者是舵手,职工是维持大船平稳航行的动力源泉。只有动力十足,大船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我们才能创造企业更美好的明天。这理性的话语,出自锌粉车间工段长何立新、一位对越自卫战退役军人的心里话。平凡的文字如清泉般流泻,因为,作者对沙河子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锌业这份工作爱得深沉。
罗曼·罗兰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从书中作者提到的人、文章中叙写的事,足以说明员工的向心力是陕锌企业内在的活力,他们在用深情和汗水书写青春时的默默无闻,在用执着和努力耕作时的一往深情。在员工常宏的《陕锌赞歌》诗行间,读到了一群20多岁毛头小伙子青春闪烁锌业的心声,读到了一代锌业人珍贵的人生誓言:卅年时光一晃而过,青丝花白意志未消退。这可是一代人的生命回放和青春放歌,他们在为“岁月虽远去,奋斗足迹依留存”而自豪时,依然初心永恒、意志更坚,依然奋发有为在今天。
中国有句谚语:歌是口中出,却是心之声。我以为,集录进《我与锌业共成长》书中的文字,可用自然、平凡、质朴、厚重8个字来概括。自然得有物语,平凡得有真言,质朴得有禅思,厚重得有真情。岁月是前行的,企业是发展的,情感是递增的,虽然企业名称在变,从地区冶炼厂到商洛炼锌厂,再到今天的陕西锌业公司,就如水是流动的,冰是静止的,但流溢在冰周围的光影是永恒的,就像我们一代一代陕西锌业人,不仅具有生命的张力,更具有奋进的光芒。思则睿,收录进这本书的所有作者和文章,虽年龄有老有少,职位有高有低,工龄有长有短,文笔参差有别,虽不是什么作家一类,靠文章行世,但他们在用真情起草,在用思想着笔,用睿智的平凡语句,勾沉企业过往的蹉跎岁月,纪录企业奋进的艰辛历程,讴歌自己与锌业共成长的那些住事。应该说,集录进该书的员工有个共识:而今的陕西锌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团队,更是一个永不言败、敢打硬仗的“大家庭”,特别有位智勇双全、敢于创新的带头人何学斌,承前人之艰辛、立行业之前沿,重技改之兴业,行创新之进取,走特色之发展。
通过这本书中的文章和文章中提到的人和事,能读到一个企业的形成、创业、奋发、壮大的发展流程,能体味一个品牌锌业艰辛、修整、停产、改制、成功的酸辣苦甜,并能从征文的字里行间,读到一个时代的脚步,读懂一个时代的缩影,读出一个时代的心声:“我与锌业共成长”。
35年,弹指一挥间。此时此刻,我想说,入编《我与锌业共成长》的所有征文,在放声礼赞企业艰苦卓越、砥砺奋发的同时,也在吟颂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而,让更多更多和我一样钟爱锌业人的人,走进了锌业精彩的耕耘岁月,走进了锌业人平凡又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可以说,锌业人个个虽是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却人人在平凡的岗位成为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至理名言:境由心造。快乐源于心境,有理想就有远方,这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哲学。
晚霞永远留不住太阳,大地永远留不住闪电,但历史会留下陕锌人三十五年的脚印。从一定意义上讲,陕西锌业这册征文集《我与锌业共成长》,就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了。
如果说,那年那月,作家张爱玲讲的: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那么,我要说:今年今月,陕锌人每迈出一步都是那么自信、铿锵有力。
可谓,陕西锌业人,平凡何处不伟大!

本文发表于《作家报》2022年6月10日第23期